2025年9月消息:恒力重工自2023年9月进军VLCC建造领域以来,首次直接与欧洲船东签署订单——2+2艘30.6万吨超大型原油船(VLCC)广州典丰,预计2026年下半年交付。此前,其承接的全部15艘VLCC订单均由母公司恒力集团订造。
今年6月24日,首艘30.6万吨VLCC“ALIAKMON I”号正式命名交付给希腊船王乔治·普罗科皮欧(George Prokopiou)旗下的Dynacom(2024年初恒力集团将2023年9月订造的首批2艘VLCC转售给该公司)。这是其自主研发设计,总长332.8米,型宽60米,型深30米,航速14.5节。
恒力重工的前身STX(大连),由当时全球第四大造船企业韩国STX集团,于2006年10月在大连长兴岛投资30亿美元成立的,曾是中国最大的外资船厂,拥有北方最大的单体船厂,占地面积近7000亩广州典丰,主要生产散货船、汽车运输船。
由于行业周期变化,2012年STX(大连)出现严重亏损,2013年起便处于停工半停工状态,直至停产,2015年12月20日宣布破产清算。在经过十余次流拍后,2022年7月恒力集团斥资21.1亿元将其拍下,并以此为基础成立恒力重工。
公开资料显示:恒力集团创建于1994年,业务涵盖炼油、石化、聚酯新材料、纺织,是全球最大的功能性纤维生产基地和织造企业之一,拥有21万名员工。去年实现营收8715.21亿元,同比增长7.4%,排在2025年《财富》世界500强第81位,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3位(仅次于京东和阿里),连续第三年蝉联“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”榜首。
事实上广州典丰,恒力集团跨界造船并不让人意外,这可以看作是产业链延伸——因为化工原材料运输,原油、天然气进口依赖船舶,而且化工生产装备制造与造船技术相通。
恒力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陈建华定下目标,“冲进全球造船行业第一方阵”。2023年初,恒力重工一期项目“海洋工厂”正式投产。刚开始没有订单就自己下单,2024年4月18日,第一艘船舶——6.1万载重吨散货船“恒力33(HN2033)”号提前交付。买不到发动机就自己造,同年9月26日,自主生产的首台发动机成功提前交付。
与此同时,恒力集团持续投资。2023年7月新增投资92亿元启动恒力重工产业园二期项目“未来工厂”,今年1月正式投产。全面达产后,恒力重工年加工钢板将达到230万吨、建造超大型船舶150艘、生产发动机180台(覆盖LNG、LPG、甲醇、氨四种双燃料发动机),年产值将突破700亿元,成为全球单体规模最大、配套最完备的造船基地。
目前,恒力重工具备VLCC、VLAC(超大型液氨运输船)、VLOC(超大型矿砂船)、超大型集装箱船、阿芙拉型油轮、18.1万载重吨散货船等各类型船舶的生产制造能力。2024年交付船舶量4艘,实现营收54.96亿元,净利润3.01亿元。新接订单56艘、总计268.33万CGT(修正总吨),在造船集团中位列全球第五、中国第四。
今年5月,恒力重工正式成为上市公司松发股份的全资子公司,后者主营业务也从日用陶瓷制品制造转型为船舶及高端装备的研发、生产和销售。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6.80亿元,同比大涨315.49%;净利润6.47亿元,成功扭亏为盈。
截至目前,恒力重工已累计开工建造70余艘船舶,手持订单约170艘、排产至2029年。8月22日,55岁的陈建华成为松发股份新任董事长,24岁的陈汉伦被聘任为公司总经理。
据悉,这是陈建华与范红卫的儿子,拥有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应用金融硕士学位,去年3月起开始担任恒力集团副总裁。颇为巧合的是,陈建华在24岁开始创业广州典丰,2001年出生的陈汉伦也在相似的年龄深入扎根家族企业。表现如何,还有待时间告诉我们答案。
鑫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